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人才政策规划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人才政策规划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博士人才引进到政府机关,定位事业编管理岗七级,一般发展路线是怎样的?
本人博士毕业时曾经找到的备选工作就是党政机关事业编制引进。所以我可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全国各地的党政机关人才引进其实大同小异。同的是都会说最后有机会转任为公务员编制。异的是事业编制管理期间的津贴待遇,年收入35万(广东某些地级市)至45万(南京等江浙沪地区)。
下面简单说一下引进后发展规划:
大家其实就是冲着公务员编制而来。从七级管理岗事业编到公务员正科级编制,很多地方都用的是“调任”一词。根据去年6月施行的新的《公务员法》来看,发展分“两步”:
第一步,从事业编管理岗七级到事业编正科级别领导职务;
第二步,从事业编正科级别领导职务“调任”为正科级别公务员领导职务。
第一步具体至少两年时间,第一年转正,第二年就成为正科级别的事业编制领导职务。第二步也至少需要两年时间,因为符合“调任”的人员条件中,其中一个条件便是要在原岗位工作两年以上。这种压缩到极限的时间前后要四年。
我最后之所以没有选择去,就是因为我备选的那个地方,在准备报到之前,说明了“事业编制引进培养时间为五年,超过五年如果还没有转任为公务员则按照一般事业编制管理。”压缩到极致的时间都需要4年,五年的时间太紧。而且据我了解到的一些2015年前就开始这类引进的地方的党政机关人才得后续发展来看,能调任为公务员编制的比较少。
当然,这类政策是一城一策,以上只是我根据我了解的地级市的党政机关人才引进政策以及现行公务员法推测出来的这类引进人才的发展规划。我个人是不敢贸然拿自己的前途下赌注,所以选择放弃。
作为过来人,结合自己经历谈谈看法,可以给你点启示。
一、博士引进就怕是形象工程。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引进博士,引进博士进机关事业单位任职原本是挺好的事情,但在现实中,有些地方把引进博士政策当成领导干部的面子工程,引进来了,没有培养计划,主要领导一走就没人管,没人问,政策不兑现,造成了人才浪费。我是2009年博士毕业,走了博士引进政策到了中部某省的地级市,当年给我安排的是在街道办任职,正科级的街道办副书记,跟你这七级职员类似吧。我在街道办任职2年后解决了副处级,到了区政府工作,但并没有给我解决实职副区长,当时协助常务副区长管产业园区,2017年换届时作为副区长第一候选人公示的,但后来还是没用我,反倒是从街道办提拔了一个52岁的女书记任副区长。我当时还不到40岁,区政府班子里需要一个4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把我调整到另外一个功能区管委会任副主任,其实个人也无所谓。但从此可以看出,这个地方用干部有问题,至少导向有问题,另外就是,政策不兑现,于是我开始留意公选,要离开这个地方。现在已经通过公选来到深圳了,所以说,引进博士一定要看引进政策是否兑现,如果当地用人环境不行,要及时止损,毫不犹豫的离开,越早越好。在全国引进博士用的比较好的地方,湖北省做的挺好,我好几个博士朋友公选到湖北后都发展的很好。
二、引进的博士如何发展?回答你这个问题,要结合当地的政策了,如果引进政策本身有后续培养计划,哪是最好不过了。首先,大部分地方都是在正科2年后解决副处职级待遇,经历多岗位锻炼后会充实到县区党政班子中去,只要进入县区的党政领导班子,应该说是进入快车道了,有机会任县区长,至少任市直局委的一把手的机会很大,最近全国各地报道了很多名校博士成长为县区长,县区委书记的。上面说的这个路径是大部分地方的通行做法,至于能走到什么级别和职务上,要看个人造化了。其次,就是通过公选、遴选来流动了,我有几个博士同行,通过公选在湖北的已经正处好几年了,应该说是成长起来了,有几个已经被组织上确定为副厅级后备干部了,公选、遴选是博士官员的一个不错选择。第三、如果觉得不适合干行政工作,可以结合自己专业到专业技术岗位上,把行政和专业技术结合起来,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走这条路,现在是地级市党校的副教授,副校长,也挺好的。我想上面这几点基本涵盖了引进博士的发展之路,希望对你有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才政策规划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才政策规划部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