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怎么样去引进新的人才 怎样引进国学教育人才,怎样引进国学教育人才培养

怎样引进国学教育人才,怎样引进国学教育人才培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怎样引进国学教育人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怎样引进国学教育人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国学课堂应该怎么做才能让更多人接受与受益?

要回答国学课堂该如何做?我们就要明白什么是国学,学国学有什么用。

怎样引进国学教育人才,怎样引进国学教育人才培养

一、什么是国学

近代社会的发展,随着西学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了表示两种文化的区别,我们把中国文化又称之为国学。西方文化把科学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类,各类项下又分为多个单科学科。郑杭生就提出了社会科学体系三层论的观点,即第一层是哲学科学——一般;第二层次是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特殊;第三层次是单科性的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个别。

国学并不像西方文化那样,从各种思想学说的地位、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梳理、整合、归类,然后划分出若干学科。而相反中国文化的每一种思想学说又都是融合了众多(西方文化)学科内涵于一体的系统科学学说。各种思想学说之间即有一定的相通性,又相互独立、相互排斥而自成体系。可以说,国学就是以道家、儒家、法家文化为主,包括建筑、音乐等文化为一体的集合体。

二、学国学有什么用

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乃至于社会各职能的划分,是按照西方的学科分类设置的。比如政治学,法学,医学,物理,化学等,由于国学并不是一个学科概念,而是一个体系,因此,国学文化也都是在不同的学科设置中作为一部分内容,来开拓我们的视野,展示我们的特色文化。如中国建筑,中国音乐,中华诗词,法学,教育学等。也可以说中华文明与世界其它文明一起共同丰富了现代科学文化。从这个角度讲,国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就是在现代世界文明中宣传中华文明的特色文化,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通和互溶,譬如在现代中国的一些建筑,有些需要突出中国特色,像世博会的中国馆,有些则融入了西方色彩,像罗马柱就在更多建筑中使用。所以单纯就国学开设课堂即不科学,也不现实。

三、为什么现在复兴国学热

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就开始打倒孔家店了,出于历史原因,至今多数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依然认为儒学是腐朽的文化,那为什么会出现国学热呢?

今天我们普遍感觉社会的道德下滑,而中国的传统道德观是儒家文化为主构建的,而社会呼唤传统道德重拾。因为,道德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著名哲学家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现代著名导演和演员罗素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如果这段影片千年后被发现,你会对后人留下怎样的感悟?他停顿片刻说道:很简单,有两点,一是智慧,二是道德。这些就应该是复兴国学热的原因吧!我们可以把儒家的启蒙读物,像三字经,弟子规作为小学的教育内容,与时代价值共融,提升公民价值观即可。

四、国学课堂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大家收益

曾子《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就是儒家先贤给我们的方法。即必须是通过国家层面的推行,其次,身修的人要参与国家的治理。可现在国学的地位从哪里能体现呢,所以,推行国学教育就必须通过“身修”的人进入国家的管理层面,并把这种理念融入现代国家管理思想并贯彻之。自然就会有更多的人接受国学课堂教育,并能为之受益。现实角度讲就是首先学了能找到工作,能养家糊口再说。因为管仲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传统的朴素唯物主义观。否则,只讲精神,不讲物质的传统儒家观只能是空谈!毕竟现代社会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决定了一个国家强盛与世界大国地位。

这是一个数学问题、国家问题、家庭问题,问题中的“国学课堂”暗指以女人为内容的一课程,问题中的“更”有两层意思,一指我们古人亱间的计算单位,古人把一亱分为五更,一更为19:00——21:00点,即戌时,二更为21:00——23:00点,即亥时,三更为23:00——01点,即子时,四更为01:00——03:00,即丑时,五更为03:——05:00点,即寅时,而女人也有五更,什么叫女人五更呢?当女人到约50岁时,有个更年期,即绝经期,而这个更年期并非人人都是50岁,而是太约在45岁——55岁之间,哪么能不能用数学方法计算出每年每月每日有多少女人进入更年期呢?中国有14亿人员,按男女平分,哪么女人70亿,按女人平均寿命80岁计算,那么7亿÷80岁=0.0875亿/岁,意思是每年有0.0875亿女性进入“更年期”,而女人的更年期在45岁——55岁之间,即10年,所以每10年有0.875亿进入更年期,而每月为0.0875亿÷12/月=0.00731666亿/月,每日为0.875亿÷36500/天=0.00023792亿/天,即是说每天有两万三千七百玖拾贰人进入更年期,更年期是女人的特有标志,男是不有的,当女人到了更年期心理身体等都发生一系列变化,特别是女人在这段时间内生病的机率会增高,所以正确估计女人的更年期对国家制订国民经济计划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家庭特别作为丈夫在这个更年期要特别关爱妻子,为家庭幸福奠定良好基础。

谢邀!我认为国学课堂不能空谈理论,因为如果从文字译解进行诠释,那么他很难进入国学系统的核心。特别是《易经》和《道德经》这样的经典著作,其实重要核心不是指向理论,而是指向大自然和指向实践。所以在国学课堂,要想让更多人受益,那么就必须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纵观二千五百年历史,中国为什么没有超越《易经》或《道德经》的经典国学出现,其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部分偏向于宗教而形式化,而另一部分则偏向于理论而空泛化。先说形式化。形式化如打坐念经之类的,只能成就肉身的解脱,但很难实现精神上的超越性的解脱。也就是说,形式化没有大系统思维,所以很难实现精神上质的飞跃。接下来我们来说空泛化。空泛化往往因为知识过多,而缺乏自我的认知,从而扼杀了才智或创造力的发挥。因为他们都爱把精神集中到某些理论上去,所以他们往往自然而然地忽略自我的存在。他们总是认为能破解经典国学的理论,那么老子就是‘’天下第一‘’。谁不知,他们已经落下空泛的陷阱。请想一想,一个连自己都不认识的人,如何能说服别人?如何让更多人受益?

个人觉得现在的家长对国学很重视啊!

如果想尽快的让大家接受或者了解国学,可以每个月做一节或者两节的免费课程!

然后讲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说过的话或者发生的有意思的事儿!让大家感受到国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国学课堂应该怎样做才能使更多人接受与受益?这个问题的提法本身令人概念模糊不清,这其中的第一概念什么是国学?除了中国有文字以来几千年的传承演变外,历朝历代的学校老师对学生一切教育都是国学,现在从幼儿园到大学所学的知识不都是国学吗?至于学点外语占比例是极少的,留学生为了深造出国,但整个学业基础不都是国学吗。另一种概念似乎一提国学就是古典文学,把一些古人的著作言论出版物搬出来,品头论足这就是国学。对一些老龄人影响不大,特别对年轻人各类不同年龄的学生,感觉一头雾水。毛泽东曾经指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句话已经精辟无比了。公说婆说令人眼光僚乱,因中国文化从古至今应该是一完整的国学整体,不能分割运用:造成肢离破,断章取义,教条化,固化,及误解。因为不同年代有他独有的年伦历史及背景,对某些章节句子过份解读很多误入歧途,越解越迷。毛泽东在学习中还提过一句话:去其糟粕吸取精华。咱们是现代化的二零二零年,对一些对现代化发没有实际意义的东西,该扔掉的就扔掉,保留一些古代国学的精华与现文化连贯的继承和发扬,不要一个倾向掩盖了另一种倾向。做什么事情一阵风,三分钟热血之后什么都忘了,研究学问是一个精益求精的大课题,在继承发扬方面要有它的持续性,连贯性,和长远性,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国学,更应该有它的定力,尊严稳固的举世权威的崇高地位,成为世人望尘莫及的耀眼光环。其本身价值巳远远大于人们想象,许多方面自已的子孙摸黑自已光环,甚至意断,怀疑和扭曲,严重影响了中国学的正常地位与发展。中国的国学需要子孙后代的传承和捍卫,如果把中国的学子顶尖人才都愿意回国发展自已国家的文化,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宝库。不但需留住具备高才素质的人,更需要留住他们的心。这须要多方面的协调和努力,不是一句话一个部门可以解决的问题。

小学中学课本再充实加进国学内容。高考语文卷要加大国学考试内容。

大学阶段,语文课要大幅度增加国学内容,加强做人教育,修身教育,提高大学生们的道德素质和自觉做好人的意识。

对成年人,可以利用电视等媒体,全面开展国学教育,如目前的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传播国学知识,深受观众欢迎。最好是专门用一个频道,播放国学教育节目,通过各种形式,引导人们修好身,做好人,讲礼义,尚道德。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典精文,浩如烟海。我们应发扬光大,永远传承。

如何传承国学文化?

中国文化有道、法、势、术之说。

传承中国文化要将中国哲学、工具学、科学和技艺结合起来,重点是自然科学思想,因为人文伦理思想是与时俱进的。

中国哲学应是独特的太极哲学体系。

中国的工具学应有独特的现象学、数理学和逻辑学。

在太极哲学指导下,中国古代圣贤运用象数理结合的方法创建了独特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思想和技术、艺术、法术,进而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因此,使中国文化体系化,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这些,光靠读四书五经是所不能完成的!

继承国学精华,再现传统辉煌。

现在所言之”国学”,它倒底是什么?个人认为:国学是中华民族一脉相传的智慧总汇,它所涵盖的内容是复杂而又广泛的,包括从几千年来长期占据正统地位的儒家学说,还包括了很多如道、法、墨、阴阳等其它学术流派之精要。因此,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国学是最核心传统的文化价值与学术之集大成,成为考量一个国家和民族集体价值观的最具权威的工具!

虽然国学精华对于炎黄子孙有着非同小可的影响和意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国学的研究热情日益冷淡,被眼前经济利用价值和成果兑换价值更高的其它学科研究所取代,变成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局面。都忽视了传统价值的存在,无形中成了挤压国学空间推手。

怎么传承国学精华?

首先要走近国学,了解灿烂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发展传承的具有凝聚力的经典,把传统中留下的这些古奥的学问变成大众熟悉的语言,熔古今于一炉,把它变成民族开心明目的有精神養料的财富,以理性吸收传统道德,以感性吸取智慧和人文精神,让祖先之立德立言的成果回归当今,回归整个民族,并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传薪机制!

教育部门加大对传统文化的考量力度和配重砝码,吸收传统教育之精髓,从小学到大学都增加一定比例的国学课程,把老祖宗的正统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和家国忧患意识传承下去,让所有受教育者服膺古人的高迈境界!

文艺创作的多样性,照样也可以弘扬国学,引领今人找回文化寻根意识,让传统走入心灵,在潜移默化中重新审视价值取向,使古老的文化再现辉煌!


要弘扬国学首先得让人知道什么是国学,如果人们连《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都不知道,怎么去弘扬?怎么也得让人们知道什么是国学吧。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要想全学那是不可能的,浩浩五千里流传下来的典藉,浩如烟海,多如繁星,如果你∵
喜欢哪一个类型的,可以选择性阅读。风雨认为要做好人,先立好德,可以先把《大学》普及了,然后再说其他的。《大学》里提倡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放在每一个人身上都适用。

1.先在大方向上明确是哪些“中国”的传统文化 ,心中自然有数。

比如易经,儒学,道学等

2.细节上再追根溯源,厘清一些概念的真正含义。

对于传统我们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在现代社会的基础之上进行内涵与形式的创新转化。关于这点,葛剑雄教授认为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一大难点,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葛剑雄教提出,传承传统文化,切忌混淆“精华”与“糟粕”。一种文化能够长期存在,必然有它的合理性。对于合理的部分,我们自然要传承弘扬。否则,抛弃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不用,而完全把目光投向外国文化,那是舍近求远。有些人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把一些浅显的学问,甚至一些糟粕的东西,都贴上“国学”的标签,视之为“精华”。比如说《三字经》《弟子规》,这些不过是古时的扫盲课本,虽然人们在解读时可以“丰富”其中的很多道理,但这并不能说明它们有多么适合今天的少年儿童。

传统文化只有融入社会实践,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理解认识它的内涵,还要与现代社会的实践结合,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内涵与形式的创新,才能让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发扬光大。传承中化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是读读古人的文章那么简单,关键是要把古人的智慧运用现代中国的建设当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怎样引进国学教育人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怎样引进国学教育人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资讯